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楼盘刚交付就破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多楼盘刚交付就破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梁地产被中国新闻周刊深度撰文发问:怎么了,这件事你怎么看?
中梁和祥生被称为“小碧桂园”,主要是因为他们着重于三四线城市,根扎得深,扩张迅速,拿地凶猛,高周转,但对质量把控有所欠缺。
身处北上广深的同行对这种打法自然是很不屑的,觉得他们是赌对了16年以来棚改的利好,抗风险能力不强,宣传太接地气以至于有点“土”,建安成本控制得好也意味着房屋质量很一般,工程节点和销售比较野,时常有违规的行为。类似于苹果华为对vivo,OPPO的看法吧。
真要说不好的点,个人听说和感觉有这么几点:
1、团队扩张过快,组织架构和管理跟不上,导致内部贪污比较严重。中粱请了原公安检察的人来管这一块了,抓了挺多人进去。其他公司也有这样的事,不过不如中粱严重;
2、工程违规较多,中粱因此受到的处罚还不少。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施工到一定高度才能领预售证,中粱会盖假房子(只有墙)的表面工程通过检验,然后开盘后重新把房子盖一遍。苏北一些地方地质条件不太好,地基处理难度大,中粱有过地基处理不到位而坍塌的事情。去年碧桂园工程出事比较多,中粱那时候也很紧张因为很容易被联想到。
3、工程质量一般。万科金地绿城这些公司都希望在一个地方深耕,所以比较注重自己产品形象和质量,根据不同产品线住宅的建安成本在3500-5000左右。中粱快进快出,机会型投资,在很多地方考虑的是收割一把就走,而且因为地价和售价都不高,所以很多项目建安会控制在2000-3000的水平。质量差点所以行业风评也会差一点。
媒体称碧桂园暂缓三四五线城市投资,这是为何?
中国房企500强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恒大、碧桂园、万科。另有评价说,碧桂园是全球最大住宅房企。碧桂园近期新闻最多,是看房价走向的极好风向标。
7月13日消息,碧桂园全面放缓进一步得到确认。在暂缓“全覆盖“战略同时,公司内部小范围内通知:自6月11日起,暂缓投资拿地、工程款进度支付至第四季度。有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碧桂园一切围绕现金流转,合作项目中,不能“操盘”的项目不粘不染。
棚改信贷收紧,实体经济融资难,连小米上市估值都一再下调,七成香港新上市公司破发。
土地政策,信贷监管等收紧的大环境下,资金流成为房企命根子。
碧桂园是老大,是龙头,自然更有知觉,更会用霹雳手段。
一来赶紧收回现金,二者切断支出,收紧新项目,都为了降低杠杆。
要我看,这是银根收紧的最直接体现,银根一放开,房地产就开始活跃,大量资本从银行流向房地产。
二者,房地产的调控是长期的,是大方向的转变,未来只能看到中小房企不断被整合,大型房企并购。
三四五线城市再炒作空间被堵死,一线城市只能通过精细服务,土地几无空间。从中国平安大举收购房企股票看,企业之间的内部整合、并购及从内部管理中要业绩,要利润,是大势所趋。
简单说,也就是缩减和裁员了。
碧桂园暂缓三四线城市,我们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这个夏天很热,房地产的温度却比较冷。大胆冒进的房企,到了要预防跌跟斗的危机时刻了。
碧桂园暂缓三四五线城市投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是资金链的压力,2018年中央的严监管和去杠杆导致房地产公司融资难。房地产公司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在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少。房地产公司能用的海外融资渠道也都用上了。
二是负债压力,这几年房地产公司的快速扩张带来的是高负债,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90%左右,有的房地产公司负债率超过100%还在拼命融资,有些房地产公司不管利率多少,只要能借到钱全部都要借,高负债下狂奔的房地产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只要房价不涨,房地产公司就会破产。几年前破产的上万家中小房地产公司都是这么破产的,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成本高达30%左右,融资100亿,付三年的利息,如果房价不涨,或者从拿地到盖房子卖房子,三年内不能完成,100亿的本金付利息就付完了,所以,房地产公司一定会想办法炒房。
三是房地产的过剩,在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到处都是盖的房子,每个城市除了房子还是房子,城乡之间盖满了房子,再盖下去城市的房子比人还多,而这些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是在减少而不是增加的,这就是2018年中国出现的抢人大战的根本原因。
四是房价拐点真正出现,世界上没有不破的经济泡沫,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真正时间拐点在2018年底左右。
五是房地产行业旧的商业模式结束了,大的地产商或者明智的地产商已经开始转型升级。这些因素才是碧桂园暂缓三四五线城市投资的原因。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楼盘刚交付就破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楼盘刚交付就破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