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校臭肉校长被免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学校臭肉校长被免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皇帝赏赐的猪肘子大臣出宫门就扔了是真的吗,为什么?
古时候,大臣们对皇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从来不敢公开表现出任何不尊敬。这都与传统时期的专制统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有人都听从皇帝一人的诏令,大臣们更是不敢表现出任何反对和不情愿。但是,为什么乾隆皇帝赏赐给大臣猪肘子,大臣们一出门就把这些给丢了,这么大胆的行为,难道就不怕被皇帝责怪么?
这件事的缘由是这样。清代,每到庆祝一些节日的时候,皇帝都会依照惯例,赏赐给众多的大臣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每一个大臣都表面上表现出“感恩戴德”,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福气消受这份礼物。这份神秘的礼物也就是大块猪肉或者猪肘子猪蹄等等,这么油腻的肉并不是每一个大臣都会喜欢。但是,这毕竟是皇帝亲自赏赐的东西,就算是自己再怎么不喜欢吃,也还是得强忍着吃下去。
这样说到清朝的皇帝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喜好,就是吃猪肉。据说,当时的御膳房一天就需要杀两头猪才能够满足皇帝的胃口。而且,这些新鲜的猪肉还要大块大块的卸下来直接在锅里煮,只要八九分熟上面没有血丝就可以捞出来上桌。这些美味的五花肉一般都献给皇帝皇后和各个妃子,而比较肥的大肉片就赏给了各个大臣和侍卫。宫中所做的菜肴自然是美味可口,但是大臣们并不是那么幸运,他们只能接受一些没有味道只有腥味的水煮肉,有时候还得在皇帝的面前立马就吃。这么重口味的食物很多大臣都不喜欢,但是只能接受,实在是苦不堪言。
但是,有一个人可谓是这些大臣们的救星,他就是纪晓岚。他和皇帝一样非常喜欢吃肉,没有一会的功夫就可以吃下五六斤肉左右。这些大臣们每次接受水煮猪肉之后,一出宫就把肉丢进了他的轿子里。每次他就进轿子吃个够,这么多的猪肉都被他全部吃完。我们知道纪晓岚非常受皇帝的重视,有一些人是为了投其所好,故意讨好他所以往他轿子里丢肉。还有一些人也只是不合口味,也就顺手给了他。
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两点。第一点就是,当时的清朝朝廷是非常铺张浪费,在宫中餐食就非常奢侈浪费,一点都没有节俭开支,适当消费。这也导致了它过分消耗百姓的征税,最终得到个灭亡的结局。第二点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员已经达到了非常腐败的地步,连这种奢侈的猪肉都见惯司空,直接送给别人。有的人甚至是借这个理由,故意巴结拉拢官员。这两点足以证明,清朝从下到上都非常浪费,不懂得体恤百姓,只顾着自身贪图享乐。也不只是食物方面,还有修建宫廷宅院,祠堂庙宇都非常奢侈。这样的开支也无法一直维持盛世状态,直接造成了朝代的衰落。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哦!
能说出这种话以及相信这种故事的人很明显是不了解古代皇权崇高性的,这种情况或许会存在于一些皇权衰退严重的时期,但是在皇权笼罩最为严重的清朝,这种状况几乎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在整个清朝时期,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皇帝给每一个大臣赏赐一个猪肘子的事情,也不存在大臣们一出宫后就把皇帝赏赐的猪肘子丢掉的情况发生。
如果我们仔细了解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如果是对历史有过一定了解的人,或许会从这种荒谬的说法中找出与之相对的历史状况。
清朝的胙肉
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中,满清皇族有一种特殊习俗是与这个猪肘子说法有着一定联系的。
这种特殊习俗就是满清皇族延续了200多年的胙肉赏赐习俗。
这里所说到的胙肉就是普普通通的猪肉,而且这种猪肉与我们平常吃到的猪肉不同,这种猪肉是直接用开水煮得半生不熟、不放任何的盐和调味料、保持着原本猪腥味的水煮肉。
每当在特殊节日降临的时候,在清朝的皇宫中以及各大皇宫贵族的府邸中,他们都会专门杀上这样的一头猪,然后将其煮得半生不熟分给自己的亲人以及他们最为信任、看重的手下食用。
因为这种猪肉所代表意义重大的原因,所以才被人们称之为了胙肉。
在清朝能吃到胙肉的人
这种胙肉并不是每一个大臣们都能有那个地位以及运气吃得到的,在清朝皇帝赏赐胙肉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吃得到这些皇帝赏赐的肉。
其中普通的文人大臣们是很难有那个机会吃到的,清朝皇帝赏赐胙肉的时候,除了他们的子嗣之外,他们会把这些肉首先赏赐给自己最为倾心的旗人武将、大臣以及自己身边最为信任的皇家侍卫们。
到了最后,只有少部分地位最尊贵的文人大臣们能吃到清朝皇帝赏赐的这些胙肉。
提问中的错误
通过这种种方面的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提问中所说的事情有多么不现实了。
清朝的皇帝不可能给每个大臣们赏赐猪肘子,每当有特殊节日降临的时候,皇宫内才杀了一头猪,一头猪只有四个肘子,朝廷里有那么多的大臣,皇帝们又怎么可能给每个人赏赐一个猪肘子呢?
还有标题中说到的是每个大臣,这方面的细节也是不对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大臣都能获得这样的“恩宠”。
清朝皇帝之所以会赐予胙肉的原因
而清朝之所以会有这种吃不加任何调味料的半生猪肉习俗,主要跟他们祖上的经历有关。
清朝人的祖先是历史中一直在东北逐水草而居的女真人,在他们攻入关内、夺取汉人江山之前,他们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
正因为他们深刻知道着自己祖先在关外生活的艰苦、也知道着自己民族人数稀少很难以压制比他们人口多上上千倍的汉人,所以他们在对自己后人进行教育的时候,都是进行着一种危机性教育的。
这种危机性教育促使下,他们会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体验他们祖先的生活。
他们除了每年有一段时间会模仿他们祖先进行狩猎的习俗之外,他们每年在饮食方面也会专门去体验他们祖上的艰辛。
而胙肉这种没什么味道又半生不熟的猪肉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他们感受祖上饮食艰辛的最好选择。
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他就曾经拿胙肉考验过乾隆皇帝,在他看见乾隆毫不犹豫地把他赏赐的胙肉不皱眉头地吃下去后,他感到了极其的满意,最终他之所以把自己的宝座传给乾隆,跟这件事情就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说大臣们出宫门后丢了乾隆皇帝猪肘子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历史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当时乾隆皇帝给大臣们赏赐的是胙肉,这些肉都是必须得在乾隆皇帝面前吃下去的,既然是忆苦思甜,自然是不会允许拿出皇宫外的。
这块肉有讲究,倒不是因为它的部位是肘子,而是因为它的属性,它是用来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宗的专用肉,也叫胙肉。
《左传.鲁僖公九年》里记载了一个齐桓公下拜受胙的故事,齐桓公与各国诸侯在葵丘会盟,诸侯们必须都跪拜在地,一一领取周襄王赏赐的祭肉。能领到这块肉,味道好不好吃在其次,显然是身份的象征。
孔子做的一件事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他老人家之所以云游诸国,后来也因此名扬天下,很大一方面原因是气的,为什么生气?就是因为鲁定公有一次大祭结束,孔子左等右等,没有等来生属于他老人家的那份胙肉,鲁定公很可能是忘了,孔子在鲁国的干部身份,当属应与赐胙的范畴,出离愤怒的孔子做了这辈子中最疯狂的决定,率性率众摔门出走,从此天下少了一个不太优秀的官僚,多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学问家。
孔子是很爱吃肉的,上门当学生可以不给钱,但你得束脩而来,拎着点小鲜肉老腊肉都可以。但这种胙肉味道的确不佳,因为它只是在白水中煮一下子,为了表示敬重之意,不会放什么调料。
《延禧攻略》中的复仇女神魏璎珞,在一次宫廷大祭后,趁人不注意给怡亲王的那份胙肉里加了佐料,后来举报了他,使得怡亲王当场非常难堪,被皇帝臭骂一顿,还因此停职反省,算是一次很成功的复仇操作。
这说明了胙肉无滋无味还不太烂,实在是不容易让人有胃口。但意义重大,像清朝时期的这种胙肉,并不是谁想吃就有的吃的,必须得达到一定的品级才会被赐胙。
问题在于王室宗亲、达官贵胄们往往忽略皇帝老人家的一片苦心,除了因循旧例,皇帝也是为了考验他们的吃苦能力,提醒他们不要忘记祖先在白山黑水中度过的那段苦日子,一块肉你们都不吃?还能指望你们在困难面前顶上去?
但大家从胃口这方面实在是内心拒绝的,于是在赐胙的过程中作弊花样百出,距离皇帝近一点的大约会掏出一块餐巾纸,毫无疑问是特殊处理的,里面含有大量盐分;距离远一点的怀里揣的是盐粒或是酱料包就不得而知了。
多出来的胙肉皇帝肯定不能扔掉,必须让这帮家伙打包带走,这帮家伙带到宫外就扔掉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胙肉也叫作福肉,扔了对自己和家族都不吉利,拿回家再分配给几十号亲戚,这样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又给亲人们送去了祝福。
哪怕是再混不吝的主儿,刚出宫就给扔了,万一被同事们、被侍卫们看到举报,那就离死不远了。
说到底,这块肉就相当于没放酸菜没放蒜泥的白肉,十有八九还是凉的,色香味俱不全,但意义重大,吃掉的可能性远比扔掉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校臭肉校长被免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校臭肉校长被免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