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打工人而言,80%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历史、哲学、地理、文学、音乐、电影、新闻,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东西,除了可以提供一点可怜的情绪价值,一点用都没有。
生存是普通劳苦大众的唯一主题,富人可以休闲娱乐,全球旅行,而穷人为了养家糊口,养儿育女,买房买车,每天只能拼命赚钱。
想想那些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或者在餐厅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服务员,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们就得起床,赶着去上班,心里想着的是今天能不能多赚一点,加班费能不能到账。
这样的生活,哪有时间去思考历史的长河,或者哲学的深邃?他们更关心的是,今天的饭能不能吃上,孩子的学费能不能交上。
有数据显示,普通打工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甚至更多。这些人为了生计,常常要在两份甚至三份工作之间周旋,像个陀螺一样不停转。
你让他们去读什么经典文学,听什么高雅音乐,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试想一下,一个刚下班的快递员,手里提着沉甸甸的包裹,满脸疲惫,回到家还得面对一堆家务和孩子的作业,哪有精力去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他脑海中浮现的,可能只是明天的送货路线和今天的收入能不能覆盖房租。
而且,知识的无用感在现实中愈发明显。就拿我身边的朋友来说吧。小李大学学的是哲学,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最后不得不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餐馆。
虽然他可以在餐馆里和顾客聊聊人生哲学,但这并不能帮助他解决账单的问题。相反,他的同学小张,学的是会计,毕业后直接进了大公司,薪水高得让人羡慕,小李偶尔还得请小张吃饭,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那些所谓的“知识经济”。很多人总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仿佛只要你有知识,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
可现实是,知识并不能填饱肚子。那些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往往和实际工作脱节。比如,很多年轻人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经验不足”。招聘广告上总是写着“欢迎应届毕业生”,但实际上,谁都想要有经验的人。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只能在低薪的岗位上打拼,逐渐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再说说那些高大上的文化活动。博物馆、音乐会、艺术展,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是奢侈品。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在想怎么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去超市买点日常用品。
谁有闲心去看那些展览?就算去看了,票价动辄上百,吃个饭又是一笔开销,真是让人心疼。大多数人更想要的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一部轻松的电影,而不是高深的艺术品味。
生活的压力让人无暇顾及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每当我在街上看到那些忙碌的身影,心中就不禁感到一阵酸楚。无论是清晨的早餐摊前,还是夜晚的公交车上,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
有人在为明天的工作烦恼,有人在为孩子的未来担忧,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常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在这个社会中,很多时候,命运是由金钱和机会决定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试图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现实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你努力学习,考了个好大学,但如果没有人脉和机会,依然难以翻身。就像我邻居的儿子,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了名校,但毕业后却只能在一家小公司做实习生,薪水低得让人心痛。反观那些家里有关系的人,轻轻松松就能找到高薪工作,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生活中,打工人们的心声往往被忽视。我们在忙碌中渐渐遗忘了自己的梦想,变得越来越务实。我们追求的是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的收入,而不是那些高大上的知识。当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谁还有空去思考什么哲学、历史呢?所以,普通百姓的心声其实很简单: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观众老爷,你们怎么看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