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连云港发现无名女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连云港发现无名女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连云港双龙汉墓发掘时间?
具体发掘时间是2002年7月8日至7月19日。双龙汉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两处,清理面积为19.7平方米,编号为M1、M2。
此次发掘中,在三号棺木中挖掘出一具保存完整的仍未腐烂的女尸,这是继湖南马王堆和湖北荆州之后在国内发现的第三具汉代古尸。经有关专家考证:此女尸为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汉代湿尸。
考古发掘后墓主的尸体怎么处理?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是不少朋友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今,但凡谈及考古,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考古队在发掘古墓。而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处理墓主尸骨的?会不会对墓主存在某些不敬的行为?
的确,对于很多未曾参学习或亲身参与过考古的朋友来讲,这一切都充满了各种疑惑。不过,在墓葬考古中如何处理墓主尸骨,却是考古工作者要经常面对的问题。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还必须要指出两个问题:
首先,考古并不完全等同于挖墓,墓葬考古仅仅是考古领域的一个方向和分支。
事实上,考古工作者所要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除了墓葬考古以外,还包括有遗址类的发掘工作,诸如手工业作坊、居住址、建筑遗迹、古战场以及古代的河流、桥梁等等,而在环境考古工作当中,有时甚至还会与一些自然遗迹相接触。
其次,即便是进行墓葬考古,也不见得会有尸骨出土。
受时代、埋葬环境以及敛葬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墓葬中的尸骨早已腐烂,根本没有踪迹可寻,并不存在对尸骨进行搜集和整理的情况。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基本的操作流程进行清理发掘,完成考古工作后,对墓葬进行重新掩埋即可。
那么,对于那些有尸骨出土的墓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对于那些尚存有尸骨的墓葬,在发掘清理时,需要对骨骼进行拍照、测绘以及进行性别和年龄鉴定。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绝大部分墓葬来讲,对墓主尸骨的处理工作,都是仅仅是整个发掘工作中的一个程序,并算不上有多特殊。
按照以往的做法,当墓葬清理完成后,会进行掩埋,而墓主的残骸也会重新埋葬。不过,有些非常重要或十分特别的墓葬,则需要将墓主的尸骨进行采集,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说起特别重要或是十分特别的墓葬,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马王堆汉墓中的辛追夫人。辛追夫人的遗体,可以说是世界考古史上极为鲜见的特例之一,因而被学者广泛研究探讨,并向公众展示。
而除了辛追夫人以外,近年来比较著名的墓葬则要数隋炀帝陵墓了。尽管隋炀帝尸骨严重腐烂,仅仅剩下了部分牙齿,但由于其身份特殊,所以也被采集回去,并向公众展示。
另外,像一些具有研究价值或考古意义的人体(包括动物残骸),也会被工作人员采集带回,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有些还会被公开展示。
事实上,在墓葬考古中,如何处理墓主尸骨,确实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不过,考古尤其特殊性,有些问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虽然敬畏先人,奉行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但却又很难完全按照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苛责类似于考古这样的学术性工作,正如一直有人反对以动物做临床试验一样,对于考古的质疑也是一直存在的。
谢邀。
说实话,这个问题大概是我在学习考古这门专业的第六年之后才认真的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在最初几年的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墓葬,当然也更没有碰到过古人的尸体了。
实际上,在考古发掘中,即便是墓葬发掘,也很少能够发现古人的尸体。因为人类的尸体是有机质,往往年代久远,已经腐烂了,所以,考古发掘中,大部分能够遇到的是人类的骨骼。而且,在中国的南方,由于土壤酸性较强,人类的骨骼保存很差,也是很难被发现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说在新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有些尸体能够长久的保存下来,类似于干尸,比如说很出名的“小河公主”,在中国的南方,有些墓葬密封性强,且天然处于饱水环境中,使得尸体与周围溶液处于一个化学平衡状态中,反而也有保存下来的例子,比如说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以及连云港的凌惠平墓,尸体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当然这些都是个例。
那么这些尸体在考古发掘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连云港博物馆的凌惠平展厅(图片来自网络)
凌惠平的蜡像(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这些尸体是文物,也是包含了重要历史信息的标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比如和可以提供古人的疾病、食谱、丧葬观念等等有用的信息。在研究之后,这些标本会被博物馆或其它考古研究机构收藏,还有些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展厅中,以让公众参观。
不过以我个人的经验,大部分来博物馆看“尸体”的人,比如参观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和连云港博物馆的凌惠平,都是为了猎奇,实际上,当我们在参观这些“尸体”的时候,更应该去理解尸体主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也要对尸体本身抱有敬畏之心,别没事狂拍照,甚至丢硬币……
再说说古人的骨骼吧。其实这些人类的遗骨,与尸体一样,都是具有科学价值的标本,考古学家从骨骼中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种族,病理,通过对骨骼的同位素分析可以判断其生前的食谱、和是否有迁徙现象。所以说人骨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迁徙等重大学术课题的重要资料。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标本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给我们。
墓葬中出土的人骨(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考古学家如何处理这些骨骼呢?一般来说,会被博物馆和研究所收藏,但也并不是全部,有些人骨会被妥善的再次掩埋,考古学家虽然不得已挖墓,但同样也是一群对古人饱含敬畏之心的人,我们会妥善的处理人骨。
最后,需要说的是,考古学家敬畏历史、敬畏自然,也同样敬畏古代先民建造的每一座城,敬畏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只要是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遗物,从一块陶片到一件铜鼎,从一粒种子到一块人类骨骼,都既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也是我们的保护对象。因为这正是考古学家的职责所在。
宝贝拿走!尸体嘛滚一边去。我上小学时,学校建操场时开了一古墓。老师叫我们学生穿雨鞋下去,那时哪懂?一骨脑的只要是棺材里的东西全部装袋子里,送另外一个土坑,当时那个墓里有不少东西,我看装几个袋子。有个学生甚至直接拿手捞尸骨。那棺材里的水黑糊糊的!
现在的考古,除了像包工公、曹操以及帝王等特殊、重大的发掘,多数都是令人痛惜的,墓里不要说尸骨,就是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扔了的。
洛阳龙门站施工时,在地下发现一百多做西周时期的古墓群,西周时期啊!多么珍贵的文物,所有墓都是用挖掘机大开膛,取走值钱的东西,挖掘过后一片狼藉,我去他们挖掘过后的大坑里转了转,有些陶罐、长明灯等东西都是不要的,可以随便捡走,据说挖掘的工人说挖出了唐三彩,西周时期就有唐三彩了,多么重要的事情!有些大墓的墓砖和现在的大小样式一样,都说秦砖汉瓦,这直接就把砖推到西周了,多么有意义!可发掘过后墓里面的石材、砖料都被当做废墟回填了,并且没有监管,只有一个负责人带领一批民工,若想监守自盗太方便了。
说的有些跑题,只是想说明很多发掘古墓的尸骨根本就不会有人重视。除非这个尸骨非常有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连云港发现无名女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连云港发现无名女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