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原文转述:
一直自诩是个爱学习的人,甚至在外面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设,但是今天才发现自己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爱学习的模样而已。
真正的学习知识不是买很多课,不是看完书做很多笔记,而是针对书的作者提出的观点,设身处地,让自己能站在他的角度,甚至去想象他所处的时代,他周遭所处的环境,去思考,去理解,去推敲,为什么他会有那种思想,会有那种行为?也可以想象,如果换做是我会是怎样的认知,会如何表达。尽可能去挖掘出作者写这个文章要真正表达的基本概念以及底层逻辑,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认同并参照他的行为,去践行他的提议主张。
我发现自己每天沉迷手机时间太长,过去常常喜欢阅读甚至收藏各种公众号文章,现在更加上了看视频号和抖音,并且热衷于给家人或者好友分享这些内容,自以为是认为从中吸取很多精华,这些内容都是知识搬运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断章取义的一些分析,其实是远离了作者写作的初衷,吸收的不是河流源头的丰富营养,而是混入很多泥沙杂质的支流,喝的都是些没有太多营养的鸡汤。
行动:
1)控制每天上网看手机的时间,每天早上和晚上留1个小时的精读时间,一周至少要有三张SS卡。
2)一本书一本书去读透,不要有知识焦虑。践行自己的学习宗旨,只有开始,永远不晚(加油,栋妈不晚)。
每看完一本书,要有一张800字以上的书评。
3)10月份要组织读书社群,可以线上线下同步结合,每周一次读书会,通过刻意训练把自己读过的书,结合自己的实例分享出来,影响身边的朋友,一起打造一个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