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遭揽客司机辱骂掐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遭揽客司机辱骂掐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滴滴顺风车业务自我停业整改行为?
这算是企业自救吧,不然等着有关部门约谈吧。
滴滴平台对于驾驶司机来说,只不过是冷冰冰的计算机程序,没有严密的组织审核,没有有温度的组织私人问候关怀,据说只要有驾照有身份证有头像就简单的成为了一名滴滴司机。滴滴平台对滴滴司机的历史不注重,对司机的未来不关心,没听说有任何组织活动及聚会,只能变身为平台一名默默的驾驶员机器人,司机同乘客共同成就了滴滴平台及投资者,不知道滴滴有没有感恩的心。
滴滴平台对于乘客来说,虽然提供了一些便利方便,但是却面对着可能存在的大数据杀熟,没有对乘客的安全风险提醒机制,对国家的有关规定当成耳旁风,对乘客的安全核心利益不关心,滴滴平台不过是一家身形庞大的出行怪兽而已。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每天从出去到晚上回家之间,总有不断的无数的絮叨,不知道滴滴平台对于自己的乘客做了哪些很絮叨的?
现在大数据应用这么成熟,对于司机和乘客的平平常常的行为细节不应该漠视无语,中国需要是一家有温度的出行服务平台。
受郑州空姐被杀事件影响,滴滴公司宣布将于5月12日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下线,停业整改一周,用一切手段清除平台人车不符等情况,进行全面整改。那么身为吃瓜群众的我们队滴滴这一行为如何评价呢 ?
在我看来,滴滴顺风车业务整改既是对公司本身的自我保护,也是迫于外界舆论压力的一种表态。俗语说,商人无利不起早,滴滴作为目前行业的领导者,前无狼但后有虎,如果不既是进行表态,其他平台势必会借助这一事件大做文章,从而削弱滴滴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同时,滴滴即使整改也是对自我不足的一种弥补,公司平台出现这样一个漏洞,这是身为一家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司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滴滴必须在短时间内完善平台信息,整合、去除内部不良用户所带来的影响,以达到公司未来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滴滴这一行为,网上舆论出现两极化,澎湃评论员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人命关天不能依据轻飘飘的道歉和配合警方了事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指出“即便是乘坐正规出租车公司的车也可能会遇到被殴打或被杀害的风险。但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哪些风险是因为滴滴顺风车的这种经营模式被人为地放大了”。他认为滴滴平台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可以归责于滴滴。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郑州事件确实反应出滴滴公司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发展速度过快,内部处理不充分、基础不够扎实,就像一直常胜军,在 不断吸纳战斗人员过后,其整体战斗素质必然有所下降,这是便需要一次大战加以消化。此次郑州事件正式滴滴公司所面临的消化公司自身内部素质下降,发现、解决自身不足的一场重大战役,使滴滴本身趋于稳定。
按照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滴滴全部全国顺风车停业整顿一周的行为体现了滴滴强烈的“求生欲”。因为这次时间的影响实在太坏,而且滴滴顺风车在过去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2016年深圳的一位女教师就是在乘坐滴滴顺风车过程中被害。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是一而再地出问题,就算滴滴不主动停业整顿,相关部门也会勒令整改。
其实滴滴顺风车乱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相信网友在乘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车型、车牌甚至司机照片不符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滴滴都对此视而不见。比如这次空姐遇害事件中的嫌疑人,使用的就是其父亲的滴滴顺风车账号。滴滴也承认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导致犯罪嫌疑人绕过了滴滴软件的人脸识别机制,成功代替其父亲成为驾驶人。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名司机在事件之前就因为言语骚扰而遭到投诉,但仅仅只是因为滴滴客服联系不上嫌疑人,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明显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嫌疑人轻而易举的避免了任何惩罚,继续做他的顺风车司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按照正常的理解,顺风车在夜间的安全机制应该比白天更加严格,而受到投诉的司机在没有接受处理之前应该直接封号。但是滴滴却没有完全做到这两点,导致柔弱的女性在夜间乘车过程中被没有通过安全认证的犯罪嫌疑人杀害,在此事件中滴滴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像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原本就是“黑车”密集的地方。过去人们在遇到黑车揽客的时候,往往会存有极强的警惕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很少会在夜间独立乘坐黑车。但随着滴滴顺风车的兴起,这些黑车成功“洗白”,得以光明正大的在公共场所揽客。
尤其是一些司机本身就是抱着“占便宜”、“猎艳”的心态去开顺风车的。由于滴滴软件上乘客的一些评价信息是公开的,导致一些目的不纯的车主可以轻而易举的“挑选”到年轻女乘客。但是滴滴平台的存在,却降低了这些女性乘客对黑车的警惕性,因为大家都觉得滴滴这么大的平台,肯定会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遗憾的是,滴滴辜负了人们对它的信任,由于其审核不严、有规不依,最终导致年轻空姐遇害。可以说,原本应该保障乘客安全的滴滴平台,反过来成为了这位犯罪分子的“帮凶”。我相信在整顿一周之后,滴滴顺风车肯定会更加严格的对司机认证,做到人、车、号牌统一,并且禁止“高危人群”成为顺风车司机。但是滴滴顺风车的基本模式决定了私家车司机很难受到滴滴规则的约束,未来肯定也会有司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绕过滴滴的审核机制。所以我认为仅仅一周的停业整改,并不足以改变滴滴顺风车不安全的事实。只有让滴滴顺风车司机受到平台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建立完善的顺风车司机人员管理机制,才能够彻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种事在滴滴而言应该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公共事件。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滴滴的发展太快,也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所以空姐事件的持续发酵,必然是某些利益集团施压的结果。
笔者是滴滴顺风车的注册用户也是顺风车车主。因为本人出差过程中为了防范出行意外,也会带顺风车乘客。有时候到一个陌生城市也会发布顺风车找车信息,极大的节约了出行费用,提高了出行舒适度。顺风车很大程度上还是便利了大众出行,优化了社会资源。
某些利益集团持续的炒作空姐事件,也就是为了对滴滴顺风车进行打压,压缩滴滴的市场占有率。或者下一步会让滴滴顺风车迫不得已提高管理费,流失很大的司机和乘客资源。
滴滴出行顺风车整改,其实也不是滴滴公司的错。谁知道司机是个坏人呢?就是出租车那种合法外衣下的司机,一样发生很多的恶性事件。那出租车公司又承担了多少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呢?只不过身份后台不同,结果不同罢了。
但是,对于滴滴出行的这种自我整改的姿态,我们还是很赞同的。毕竟事件也是促成滴滴整改的最佳时机吧,能够更加完善相关的要件,提供更完美舒适的出行体验。
当然,笔者更希望滴滴出行只是一次完全的整改漏洞,而不是被对手打压到退出市场,让我们的出行又少了一个选择。
如果认同作者观点请赞并“关注”,我们会有更多的共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遭揽客司机辱骂掐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遭揽客司机辱骂掐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