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摔倒没人扶妈妈砸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摔倒没人扶妈妈砸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摔倒大哭,妈妈如何恰当处理这种情况?
先说说比较常见的几种现象:
一是孩子摔倒后,妈妈安慰孩子:“有没有受伤?你怎么样了?”
二是孩子摔倒后,妈妈鼓励孩子:“勇敢点!站起来!”
三是孩子摔倒后,妈妈责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说过多少次了还不好好走路!”
四是孩子摔倒后,妈妈维护孩子:“都是这个地不好害我们宝宝摔跤!坏地!打它!”
五是孩子摔倒后,妈妈嘲讽孩子:“有什么可哭的呀!多大个事儿!”
马上就能得到妈妈安慰的孩子,可能内心安全感比较充足,但也有人担心孩子会不够勇敢。
被激励的孩子,可能真的会勇敢,但会不会他更渴望被理解、被拥抱呢?
被责怪的孩子,也许以后真的会小心谨慎地行事,但也有可能变得胆小、退缩。
被维护的孩子,会不会以后习惯推卸责任、没担当?
被嘲讽的孩子,会不会封闭内心,不愿意坦白自己的感受?
所以你看,小小的一件事,可能引发的后果却并不简单。
怎么做合适呢?
首先,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即使他并没有受伤,只是受惊吓,觉得害怕了,不要简单粗暴的认为,孩子只是在撒娇。
其次,也不要过度恐慌,那会让孩子觉得摔跤是件天大的事,更让他害怕。
我们可以先扶起宝宝,再肯定他的感受:“是不是很疼?”他就知道,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能够接纳他的行为。
强忍着眼泪说“不疼”的孩子,并不是真的勇敢!在孩子害怕的时候强制压抑他的真实感受,往往事与愿违。
先说几种不恰当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错误,责怪他者。
在小区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照看者走过来扶起孩子,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对孩子说:不哭了不哭了,都是这个台阶不好(可替换成任何造成孩子摔倒的物价,比如地上的石头、突起的树根,等等),我们打它,打它,让它绊倒我们宝宝。嗯,好了好了,妈妈/爸爸已经打它了,不哭了啊。
这种方法,通常当时很有效。但长此以往,孩子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造成我的痛苦的,都不是我的错,而是他者的责任。
第二种错误,情绪/感受否定法。
宝宝由于各种原因摔到地上了,大人在一旁说:自己爬起来,不哭。不就摔倒了嘛,有什么疼的?疼也就疼一会儿。
有时候宝宝还会继续哭,这时往往大人会说:宝宝要勇敢,不哭啊。勇敢的宝宝是不哭的。
这种方法的不当之处在于,否定了孩子想要表达的痛苦、惊吓等感受和情绪,一味强调要勇敢。要知道,勇敢是由内而外,建立在良好安全感基础上的,只有内在的条件满足了,才可以通过外在的适当锻炼,造就的个性。而不是通过一味否定情绪,阻止哭泣等表达,就能训练出来的素质。
第三种错误,抓住机会进行“教育”。
孩子摔倒了。大人在一边说:你看,刚才让你不要跑不要跑,你非跑,这下摔倒了吧,知道疼了吧,我看你以后还听不听话。
的确,孩子摔倒,是可以找到一些原因的。通过分析这些原因,也可以避免将来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但家长完全忽略此时孩子的情绪、身体感受,并且通过“抱怨”和“看笑话”的方式来帮孩子“找原因”,不仅不能让孩子引以为戒,而且会适得其反。
恰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首先,视情况去帮助孩子站起来;其次,安慰孩子,确认孩子的情绪。比如,啊,宝宝摔倒了,吓了一跳呢,哪里痛,是不是痛了,哦,妈妈看看,是这里吗?最后,视情况决定,要不要当时就找原因。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那么可以当场指出,比如:你看这里是个台阶,有台阶的地方最好慢慢走,不然如果台阶很高,滚下来就会很痛。如果是个偶发的因素导致的,那就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吸取教训,而不用刻意指出。比如,只需要提一句“啊,宝宝原来是给那个门槛绊倒了呀”。如果再次或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明确指出,给一些行动建议。比如,走路一定要看仔细,看到门槛不能跑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摔倒没人扶妈妈砸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摔倒没人扶妈妈砸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