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年1月11日大约16:00左右中国南极考察队在首航南极的科考破冰船上释放的第1个探空气球?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在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释放了第一个探空气球。
首个探空气球是在南纬61度30分、东经27度41分释放的。科考队员将在6小时后释放第2个探空气球,在穿越西风带期间保持每天释放4个、每次间隔6小时,持续释放6天,以探测不同高度的气温、风速、风向、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
目前能在北极和南极这样极端寒冷地区起降的运输机有哪几种?
极地考察,重在装备,以前从乌克兰买来一条船,改装成为“雪龙”号,现在我们正在打造核动力破冰船。靠船运输,有人算过一笔帐,从上海出发到南极的时间,要近一个月。船不如飞机好,可供极地起降的飞机我们没有。世上可供极地起降的飞机,现役不超过4种,美国C-17和C-130,俄罗斯的伊尔-76。极地飞机,在技术上包括机体本身改造,以方便起降,加装探测设备,以方便探测,都是我们所缺乏的。2014年我们相中了一款用了几十年的老飞机BT-67。如图,看上去还可以吧?
1亿人民币。约合2000万美元,有人嫌太贵,毕竟1944年下线的一架。我们以图来说话,机体到探测设备,改装以后,看着还可以的。我们知道,极地温度有点吓人,在这种极地气候下起降,不比一般地区,我们需要学习,换装的新型涡浆发动机,动力够多,航程足。可以继续使用若干年,能用就成。经过学习,我们也可以对现有运输机进行改造呀,买是为了今后我们自个造,没造过,参照借鉴免不了。探测装备,据悉加装的三件设备比较重要,都是按我们要求加装的,冰雷达、重力仪和磁力计,与大多数国家现役极地飞机设备并无不同。完全可以满足探测要求。
雪鹰起飞。能力需要扩展,自我国1984年在南极开始考察以来,不缺决心缺装备,有了“雪鹰”,方便运输,解决的不只快速补给,可以方便处理突发事件,比如运送伤员等。各站之间距离遥远,加强航空力量以后,就多了一种选择,高效,方便而灵活。可以在极地使用的飞机,绝对是一种能量。过去随“雪龙”号,配置过卡-32,直升机的问题,快是快了一点,主要是腿短。“雪鹰”不一样,当了紧可以展开人道救援。不过,美俄做为极地飞机强国,对出口一是贵,第二是亦有严格限制,我们买来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极地飞机,对打开极地航空装备进口,也是有限的。
南极极夜时候需要用二战时的老爷机,其他时候大部分运输机都可以。
2014年时,国家海洋局花费1亿多人民币购买了一架已经74岁高龄的老爷机,并进行改装。成为我国首架极地专用固定翼飞机,当时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这架现命名为“雪鹰601号”的飞机,最初是一架1944年生产的美军C-47运输机。该机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二战结束后后,该机被作为剩余军用物资销售给民间市场,辗转在美国、英国、巴西、以色列等国民航服役,最终我们从加拿大方面购入。C-47运输机是1935年由麦道DC-3客机改装而成,也是美军第一种标准军用运输机。二战时总产量达到13000架,从驼峰航线到市场花园行动,可以说是盟军的空中军马。到现在C-47还是各国广泛在南极极地科考使用专用运输机,但其这个地位并非是因为它先进,而是它足够“落后”。
理论上采用低压轮胎,拥有简易机场起降能力的运输机,都可以在极地冰面上进行起降,大型运输机方面美军的C-17和毛子的伊尔-76都在南北极进行过冰面起降。如果当地风雪较大,起降冰面坑坑洼洼较多的话,中型运输机装上雪橇起落架也没问题。但这仅限于白天,如果极夜来临的话,现代的运输机谁都没办法了。
南极冰面上降落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美军把C-130运输机进行改装,装上滑雪橇起落架和火箭助推器,用于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的空中补给运输
因为二战后的运输机,都是采用液压系统来驱动飞机各控制面,机翼各舵面都装有液压系统,这些液压装置贴近飞机表面,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但是液压油承受低温能力是有限的,即使使用特殊的防冻液压油,在零下30~40度环境中,照样开始出现冷凝状况,严重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然而南极进入极夜情况时,温度往往会低到零下60度,最低可以达到零下90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所有的使用液压系统的运输机都没办法。
只有二战时期的老式运输机,因为设计制造时还是采用钢丝索线拉驱动舵面,依靠飞行员自身体力通过钢索传力去拉动舵面进行控制,并没有使用液压系统。这种够古老的系统,不怕极低超低温环境对舵面液压系统的影响,因而成为南极极地专用运输机的首选。
俄罗斯安74运输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曾经研制了一款专门用于在北极起降的运输机,这就是被称为“大耳查布”的安74运输机,这款运输机的独特之处就是两台发动机是安装在机翼之上的,就像两个大招风耳朵,因此被人戏称为“大耳查布”。
貌似专为高寒地区起降而研制的运输机只有安74这一种,其实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也可以在北极起降,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经乘坐伊尔76去北极视察。
美国的C5“银河”
战略运输机在南极降落
美国的几乎所有运输机都可以在南极起降,包括最大的C5“银河”以及C17“全球霸王”,其他如C130和C141等也都可以在南极起降,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在南极拥有设施完备的永久机场。
我国目前在南极执行运输任务的只有雪鹰601,现在我国正在南极全力建设我们自己的永久机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运20大运也会出现在南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能在极地起降的运输机并不需要太多特殊的改装或设计,只要做好准备,大部分现役的高性能运输机都可以在北极南极这样极端寒冷地区起降。
比如,在南极大陆的几个永备性大型机场,能够起降的就有空客的A319(或是其商务改进型ACJ),4个发动机的BAE的BAE146等民航客机。这些机场靠近南美洲大陆,是智利、阿根廷、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开通南极旅游航线的热门之选,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日常航空通路,一般旅客只要花得起那个价钱,就能坐飞机抵达南极大陆,和乘坐一般民航航班没什么区别。
当然,因为这些机场毕竟处在非常偏远的地区,天气条件恶劣,经常会有大风、大雪等特殊气象条件,对飞行、地勤等各种保障是要求非常严格的。所以这些航班的机组人员,机场的地勤和各种保障人员绝对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不然很容易有意外发生。
除了这些日常民航航班,还有C-130,C-5,C-17这些军用运输机执行各种极地任务,特别是C-130,基本是极地运输的主力。
除了这些较大型的运输机,因为在极地修建永备性机场太过困难,只能在空地上尽量利用现场条件搭建临时或半永久起降场地,所以一些较小型的运输机更有用武之地。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中国南极科考队租用的BT-67雪鹰号,就是二战期间著名的C-47运输机的后期改进版本,对比现代化运输机属于小个头了。还有双水獭,DC-3这些螺旋桨运输机也能执行极地运输任务。
北极和南极情况不同,没有成型的大陆,只有大量浮冰,是无法修建机场的,所以不存在起降这个问题。但俄罗斯和加拿大这些临近北极的国家还是有北极圈内的机场,这些机场能够起降的飞机种类就更多了,并没有太过特殊。
除了运输机,一些高原型直升机也广泛使用在极地飞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